首页 > 新闻公告>行业新闻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亮点 国脉贯通神州:从区域管输到全国联网

来源:本局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2018-12-27
近40年我国油气管道里程及货运总量一览表
天然气管道管径及管输能力不断提升
传统管道向智能管道、智慧管网的迈进
  12月9日,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建成投产,全线贯通后我国西部又将新增一条天然气进口通道。截至12月15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黑河—长岭段已完成焊接总量的92%,我国东北方向第一条天然气进口通道露出曙光。
  从1959年我国在新疆建成第一条原油长输管道——克拉玛依—独山子原油管道,到2017年年末我国管道输油(气)里程达到12.01万公里(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油气管道建设起步较晚、发展较快。新中国成立后,以“八三”管道建设为起点,先后掀起四次管道建设高潮。到如今,国内油气管网纵横交织,四大油气进口通道畅通无阻,有力保障了国家能源安全,同时极大地支持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低碳绿色生活的向往追求。
  建设不断提速,从线到网构筑地下能源长城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大庆油田原油外运难题的出现,1970年8月3日,“八三”管道工程项目启动,掀起我国第一次管道建设高潮,历时5年,先后建成大庆—抚顺、铁岭—大连等8条管线,总长2471公里,改写了我国没有长距离输油管网的历史,连接东北地区各大炼厂,极大地支持了当时国民经济建设。
  我国第二次管道建设高潮从1976年开始,随着胜利、辽河、华北、中原等油田相继进入快速开发期,历时10年先后建成了秦皇岛—北京等12条油气管道,总长度3400多公里,我国东部油气管网不断完善,管道运输承载起更大责任。前两次管道建设高潮具有鲜明的油气上游产量主导特色,区域性建设特征明显。
  从第三次管道建设高潮开始,管道建设进入跨区域发展新阶段。第三次管道建设高潮始于1987年,到本世纪初建成兰—成—渝成品油管道、涩—宁—兰天然气管道、忠县—武汉天然气管道、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西气东输一线等一批长输管道,推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落地实施,建成我国西部和南部油气管网,形成“西气东输”“西油东进”“川气出川”等油气输送格局。
  “十一五”以来,我国又相继建设了陕京系统、兰—郑—长成品油管道、涩—宁—兰天然气管道复线、西气东输二线、中俄原油管道及二线、中缅油气管道等一大批国家重点管道项目,掀起我国第四次油气管道建设高潮,打通了四大油气进口通道,形成横跨东西、纵贯南北、海气登陆、覆盖全国、连通海外的油气输送格局。
  经过四次管道建设高潮,管道建设实现了向高钢级、高压、大口径转变,管线延伸实现了从线到网、从境内到境外的发展。管道在油气资源优化配置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同时拉动了我国经济发展,管道运输已成为继铁路、公路、水路、航空之后的第五大运输产业,完善了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现代能源体系。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国内天然气消费市场兴起,拉动了天然气管道建设大提速,骨干管网日趋完善,“全国一张网”格局日渐形成,一座坚固的“能源长城”屹立于神州脚下。
  运营不断提质,从数字管道迈向智能管道
  隆冬时节,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建设工程如火如荼。作为智能管道、智慧管网试点建设项目,中俄东线管道建设将对标国际,逐步实现从数字管道向智能管道的转变。
  人、机、料都有“身份证”。在中俄东线施工现场,不只是大型钢管,每一名员工、每一台设备,甚至每焊接完的一道焊口都有自己的“二维码身份证”。再加上一部部便携信息管理工具,串联起各业务归口的数据搜集,管理人员享受到指尖上的信息化应用带来的便捷与高效。
  电子眼全方位记录现场状况。中俄东线项目已完成20个焊接机组的组网及作业场景视频监控布置,打开视频监控系统,作业场景和每一道焊口的焊接过程就会通过网络传输到业主、施工单位项目部。
  数据实时上传,实现智能管控。中俄东线全部采用自动焊施工,这在我国长输管道建设史上尚属首次。中俄东线项目部建立了“智能工地”实时监视中心。“现在的焊接数据,可以通过数据采集系统直接观察,有一点违反焊接操作规程都能记录下来。”CPP412机组信息化工作负责人李永年说。除了焊接数据,防腐机组温度、气压、AUT检测等数据也实现了实时采集功能。
  中俄东线项目部还为每个机组安装了GPS系统,管理人员只需在电脑上轻轻一点,机组的实时坐标便显示出来,实现了机组作业位置的实时跟踪。
  现场安全监督系统、大型设备监督系统、P6计划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管理方式,正在中俄东线的施工现场和项目管理中广泛应用,依靠互联网技术搭建起的“智能工地”已经实现。
  中俄东线智能管道、智慧管网试点只是一个开始。按照智慧管网建设目标,到2030年,将实现油气管网“全数字化移交、全智能化运营、全生命周期管理”,对标国际,建成具有精确感知和自主优化能力的油气管网,完成数字管道向智能管道和智慧管网的转变。
  管网不断延伸,造福社会助力协调发展
  中国石油擦亮管道施工中的“绿色名片”,推进实施“隧道渣场、穿跨越工程、石漠化治理、土地复耕、植被恢复”五类示范工程,为我国石油工程建设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提供了技术规范,成功探索出我国首套绿色生态管道建设理论体系,在西三线东段、锦郑成品油管道建设中全面推广,提升了我国管道建设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今年元旦投运的中俄原油管道二线穿越我国北方一道天然生态屏障——大兴安岭林区,施工过程中重叠使用中俄原油管道一线10米作业带,减少伐木面积近420公顷。在河流穿越中采用盾构、顶管等非开挖方式,减少了对河流原地貌的破坏。 
  管道建设更是拉动经济发展的“引擎”。以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为例,作为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东至香港,沿线经过25个省区市,供应覆盖面积最大、受益企业和受益人口最多,有力拉动了沿线城市经济建设,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
  截至目前,我国油气管道关键设备国产化率已达95%以上,提升了国家工业体系水平,有力带动国内冶金、机械、电子等相关产业发展升级,促进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今年年初以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相互联手,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工程大力推进,以“南气北上”为标志,管网格局发生新变化,天然气管网灵活调控能力显著提升,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服务民生做出新贡献。(记者 李延平)
新闻故事
  我与X80和西二线
  我是1991年入厂,1996年调到焊接钢管研究所焊接室。10年后的2006年,公司开始开发西气东输二线所需的X80螺旋焊管,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
  焊接作为焊管生产最关键一环,也是X80螺旋焊管研发的最大难点。X80 螺旋焊管作为一个新产品,从原料到焊材再到焊接工艺,一系列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为解决焊材不匹配问题,我们调研了当时国内外现有焊材,通过试验发现需要开发全新焊丝、焊剂。原有焊接工艺不合适,我们设计了几十种新工艺。这些都需要大家自己动手去解决,焊缝无法成形,我们就一点一点去调整、试验,研究焊丝间距、倾角等不同参数对焊缝质量的影响,寻找最优组合。那时,我们白天是工人,拉钢板、下样、缠焊丝、操作焊机进行焊接试验;晚上是技术人员,画图纸、写试验报告,讨论存在的问题和后续试验方案。
  焊接材料和焊接工艺开发期间遇到的问题更是不一而足:焊材强度提高了,但焊缝韧性降低了,不能满足标准要求;韧性达到标准要求了,焊缝中心气孔夹杂缺陷多,焊缝成形不好;解决了这些问题,焊缝硬度又超标了……
  面对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我们一轮又一轮地做好焊丝、焊剂的成分调整,一遍又一遍地做好焊接试验。上千次的试验做下来,终于开发出了X80专用焊丝、焊剂产品,提出了最佳焊接工艺方案,并成功在焊管机组得到验证,生产效率提高了30%。
  在生产线试制时,课题组的成员一直在现场连续跟踪。当看到西气东输二线用X80螺旋焊管通过首检的那一刻,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我和研究院一起成长了22年。当因为搬运试板伤到腰而无法行走时,作为一个女人,我曾打过退堂鼓;但对专业的热爱和对集体的不舍,让我选择继续前行。现在,我庆幸自己当初的坚持,也自豪于新产品开发中有我的贡献。 (牛辉)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石油集团规划计划部及规划总院
  2002
  兰成渝成品油管道投产
  2004
  西气东输管道全线投产
  2007
  中哈及西部原油管道投产
  2010
  中俄原油管道投产
  2011
  中亚及西气东输二线投产
  2013
  中缅天然气
  管道投产
  2017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开工建设
  2018
  中俄原油管道二线投产

公司概况 新闻公告 服务指南 企业文化 知识园地 民生宝APP

地址: 海口市美兰区和平大道20号鹏晖国际大厦16楼 邮编:570208

24小时服务热线:963666 报警抢险:66255555 用户投诉:66255097

版权所有:海南民生管道燃气有限公司 Copyright @ All right reserved 备案号:琼ICP备150017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