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公告>燃气要闻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亮点 优化能源结构:天然气产业从小场面到大时代

来源:本局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2018-12-27
煤炭、石油、天然气排放指数对比
2010-2017年天然气消费结构变化
天然气消费在各大领域中占比
  12月中旬,北京今冬供暖满一个月。在位于京西门头沟的国信供热厂大院里,两个60米高的大烟囱特别醒目:一个是已经停用煤炉的烟囱,砖壁上蒙着一层厚厚的烟灰;一个是正在使用的天然气炉烟囱,不锈钢管壁在蓝天背景下熠熠生辉。两座烟囱对比鲜明,无声地讲述着改革开放40年来居民用能的转变。
  从家家烧蜂窝煤到天然气入户,消费结构见证百姓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富煤少油缺气”,是公认的中国能源结构特色,而在40年的改革历程中,这个结构正在一步步优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蜂窝煤几乎是全国城镇居民的共同记忆。40年后的今天,天然气替代蜂窝煤进入百姓的厨房,大大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那时候的冬天,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在头天晚上留下的引火煤渣上放一个新煤球,引燃后再把多余的炉渣掏出来,干完这个流程往往是一脸的煤灰。”郑州市民贾瑞民回忆少年时的生活,“5口之家,每个冬季要消耗400至500块煤球,煤站给的定量只有220块,不足部分就得到处求人。”
  尽管现在看来那是苦日子,但不可否认,在资源匮乏的年代,煤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1978年全国原煤产量6.18亿吨,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高达3/4和2/3。当时,天然气消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只有2.9%。
  上世纪80年代,煤气在中国一线城市家庭中成为“新宠”。由于管道铺设困难,能直接把煤气引入厨房的家庭仍是少数。公开资料显示,1982年,全国接入煤气管道的家庭只有450万户,没有管道的小区就采用煤气罐的形式补充。
  在资源稀缺的年代,煤气罐也是稀罕物件儿。曾主持浦东煤气厂建设的王钰初厂长回忆:“那时候我拎个钢瓶(煤气罐)到丈母娘家,走到弄堂里都被人盯着看,能弄到一个钢瓶很了不起的。”
  每一种能源的更迭,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并行过程。1997年,我国第一条天然气长输管道陕京管线投运,京、津等市的部分居民用上了天然气。6年后,西气东输东段工程顺利竣工,天然气像一只春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全国2亿多人口用上清洁能源。
  2017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有90%以上使用天然气,用气人口达到3.5亿,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提升到6.6%(不含港澳台),城镇居民不觉间已向“灰头土脸”的蜂窝煤时代说“再见”。
  培育天然气市场,企业勇担重任,超前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结构转型
  改革开放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市场活跃带动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在能源消费中就是天然气需求快速增长。在这个过程中,传统能源企业也从最初的封闭生产进化到以市场为导向,不断与社会融合的阶段。
  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在个人专栏里讲过一个细节:1997 年,陕京管线分配给天津2亿立方米天然气,天津担心用不完。
  这在今天看来几乎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2017年,天津的天然气供应量增长40余倍,在冬季高峰期仍供不应求。全国都是如此。1997年,国内天然气全年消费量197亿立方米,20年后,这个数字变成了2386亿立方米。
  2007年,国内天然气产量在连续几年略高于消费量之后出现了短暂的持平局面。从2008年开始,国内天然气消费量首超生产量。接下来,不断刷新的增速把国内天然气消费带入一个新时代。
  天然气消费量的骤增,一方面体现中国在清洁用能方面的努力,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百姓生活的变化。在天然气化工、工业燃料、天然气发电、城市燃气这四个领域,事关百姓生活的城市燃气消费占比达39.3%,位居第一。
  在近年来的能源新闻中,“煤改气”成为一个高频词汇。百姓的需求就是企业的风向标,这场关乎民生的能源革命,加大了能源企业供应清洁能源的力度。
  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国家出台的《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要求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推进“煤改气”工程,涉及474.3万户。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数据,2017年,全国煤改气带动天然气消费657亿立方米。
  按照传统惯例,黄河以南大部分城市冬季不集中供暖。近年来,随着天然气的普及,以天然气为主要燃料的壁挂炉成为南方城市主要的取暖方式。2017年,燃气壁挂炉带动的天然气消费约115亿立方米。
  中国已从一个天然气消费在全世界微不足道的国家成长为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的世界第三大天然气消费国。
  从加大开发国内资源到参与全球市场,供应格局体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用气需求,中国在不断提升天然气供应量的同时,也不断优化天然气的供销格局。供应量从1978年的137亿立方米增长到2017年的2402亿立方米,不仅是量的变化,也是产供格局的变化。40年来,我国的天然气供应从国内少数地区即采即用的原始模式发展为全球布局,集产、贸、运、储、销一体化的格局。
  以三大国有石油公司为代表的油气企业,不断加大国内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形成了长庆、塔里木、西南、青海四大气区。新世纪的前17年,国内天然气开采量从303亿立方米增长到1476亿立方米,年均增速保持在12%以上。
  作为国内天然气供应的第一大公司,中国石油在2017年开采天然气1033亿立方米,可替代1.33亿吨煤炭,减排二氧化碳1.42亿吨、二氧化硫220万吨,环保功效相当于14.2亿棵树,等于再造3.5个塞罕坝林场。
  12月12日,塔里木油田传出捷报,中秋1井喜喷高产工业油气流,折合日产天然气33万立方米,凝析油21.4立方米,为中国天然气供应再添“底气”。
  为合理配置国内天然气资源,20年间国内建成了西气东输、川气出川、陕京管线等大型调气工程。为应对季节因素带来的天然气消费峰谷差,全国建成11座储气库(群),完成了资源进一步优化。
  在加大开发并合理利用国内资源的同时,中国也积极寻求外部合作,立足全球保障国内天然气供应。
  年初的全国两会上,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王宜林在全国政协中华全国总工会界别小组讨论中表示,我们在国际天然气市场有话语权,会努力把世界上性价比最高的天然气供应给中国老百姓。
  这是一句已经落实在行动上的承诺。在过去10余年间,中国已建成了中亚、中缅天然气长输管道,把中亚地区和孟加拉湾海域的天然气资源引入中国。
  2018年7月19日,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向中国供应的首船液化天然气(LNG)通过北极东北航道运抵中国石油旗下的江苏如东LNG接收站。这是海上进口液化天然气的又一重大通道,也是中国四大能源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全球调配天然气资源,国内建成20座LNG接收站,力保把全世界最优资源通过多种形式输入国内。
  除此以外,接通俄罗斯天然气资源的中俄东线也已接近完工,预计2019年可投运。届时,它将与中亚、中缅天然气管道及海上LNG进口通道一起,形成我国天然气进口的四大战略通道,构建出立足全球、内外并重、稳定保障民生用气的大格局。
  夜晚,站在北京国贸三期楼顶俯瞰万家灯火,每个居民楼亮灯的窗口都是一幅暖意融融的画面。城市边界在不断延展,连接的不仅是地域,更是民心。这,注定是一个新的能源时代。
 

公司概况 新闻公告 服务指南 企业文化 知识园地 民生宝APP

地址: 海口市美兰区和平大道20号鹏晖国际大厦16楼 邮编:570208

24小时服务热线:963666 报警抢险:66255555 用户投诉:66255097

版权所有:海南民生管道燃气有限公司 Copyright @ All right reserved 备案号:琼ICP备15001789号-1